骗子们持续兴风作浪,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,让人难辨真假。我们梳理了几类日常高发骗局,提醒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,护好“钱袋子”。
公安部刑侦局开发的防诈反诈工具,可预警监测涉诈来电、短信、APP,支持匿名举报、身份核实及报案信息提交。
02 96110预警劝阻专线
反电诈专用号码,用于预警劝阻受骗群众、接受防骗咨询及涉诈线索举报。
03 12381涉诈预警短信系统
工信部与公安部联合启用,通过技术识别涉诈关联号码并发送预警短信,保障用户信息安全。
常见骗局有哪些?
01 骗局:刷单返利类
刷单返利骗局分三步:先以低投入高佣金发兼职广告诱入局,再给小额刷单返利获信任,最后以“任务升级”逼大额投入,用“账户冻结”等理由拒返,得手后拉黑。核心破绽:正规兼职不要求先垫钱,“以小诱大”必是诈骗。
02 骗局:冒充公检法“查案件”
冒充公检法查案件骗局分四步:先伪造成官方号码来电,称受害人涉嫌犯罪,制造紧张情绪,再发假通缉令、让“同事”转接进一步施压破防,接着要求保密以防求助,最后诱转“安全账户”后失联。核心破绽:公检法不电话办案、无“安全账户”,让转账自证清白全是诈骗。
03 骗局:冒充电商客服
冒充电商客服骗局分三步:先以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来电,主动提理赔引信任,再诱导下载小众软件、开屏幕共享,或发钓鱼链接,最后套取银行卡信息、验证码,或诱导垫付资金,得手后失联。核心破绽:正规理赔走原平台,绝不私下转账、点陌生链接。
04 骗局:点击虚假链接“抢红包”
点击虚假链接抢红包骗局分三步:先在群聊或私信发“高金额红包”诱点链接,再以“需填信息/分享好友”为由,套取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等隐私信息,最后盗刷资金或用信息办贷款。核心破绽:真红包直接领取,要跳转链接、填信息的必是诈骗。
01 预防:三不原则
日常防骗记住“三不”。不轻信陌生来电、短信或网络信息,对方哪怕自称客服、公检法,也别轻易相信其说辞;不点击陌生链接、二维码,不下载非官方APP,这些背后可能藏着病毒或钓鱼网站;不向陌生人转账,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索要银行卡号、密码或验证码,坚决拒绝提供,守住这三条,能避开绝大多数诈骗陷阱。
02 预防:拒绝贪婪
别被“刷单返利、低息贷款、免费领礼品”等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好事诱惑——骗子常先给小额甜头(比如刷单返几元),等你因贪利加大投入,就会卷款消失。记住“高收益必然伴高风险”,不贪非分之利,就能避开“以小诱大”的诈骗套路。
03 预防:官方核实
官方核实是防骗的“安全阀”,遇到自称客服、公检法、银行等机构的联系时,绝不轻信对方提供的“官方电话/链接”,要自己通过平台官网、APP内的客服入口,或110、银行官方热线等公开渠道核实。比如对方说“你的快递丢了要理赔”,别点他发的链接,直接去购物平台找官方客服确认,避免落入“假官方”的圈套。
04 预防:保护隐私
保护隐私是防骗的“第一道防线”:日常切勿随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及短信验证码——这些是骗子转走钱财的“钥匙”。网购快递单、银行卡账单等含隐私的单据,要撕毁或涂黑关键信息再丢弃;社交平台不晒行程、住址、证件照;陌生APP不授权过多权限,尤其拒绝“读取通讯录、银行卡”等敏感授权,不给骗子可乘之机。
编辑/许欣
审核/许欣、崔琳杰、刘湛
审核/许欣、崔琳杰、刘湛
浏览量:20
